來源:齊魯網(wǎng)
2017-02-17 17:03:02
齊魯網(wǎng)濱州2月17日訊 (記者 何洋)近日,齊魯網(wǎng)記者報道的《男子在沾化被救助 寫下“天書”愁壞救助站》引起社會強烈關注。2月14日傍晚,記者獲悉“天書男”被萊蕪張家洼辦事處沙家莊的一村民認出,疑似像本村的聾啞人孫召彬。目前身份已確認。
沾化“神秘”流浪漢 幾次寫下“天書”難破解
2月6日上午,在沾化東外環(huán)路口發(fā)現(xiàn)一名流浪漢,年齡約40多歲,身高約173cm左右,體重約130斤,無語言溝通能力,發(fā)現(xiàn)時左小腿大面積潰瘍并有深度感染。據(jù)醫(yī)生說:“該男子是先有外傷后,又被凍傷,治療一段時間是可以痊愈的。”
2月8日,該男子從沾化醫(yī)院轉到濱州市人民醫(yī)院繼續(xù)接受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濱州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也不停地與其進行交流溝通,多次讓該男子寫下自己的家鄉(xiāng)和名字,可是每次的書寫都是一串一串有規(guī)則的“符號”。救助站劉飛鵬告訴記者。
該男子寫下的“符號”愁壞了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將其幾次寫下的字符,反復對比,還邀請語言文字方面的專業(yè)人士識別,曾被懷疑為少數(shù)民族或者蒙古國人。至今仍然是無法確認,好比“天書”一樣難懂。
萊蕪人見新聞提供線索 身份進一步落實
從2月6日至2月12日以來,這名男子在醫(yī)院的病情有所好轉,可是身份仍然是迷。救助站劉飛鵬告訴記者:“這段時間,我們想盡各種方式與他交流溝通,不管說什么,除了點頭就是搖頭,還是只會發(fā)嘖嘖嘖的單音節(jié),真是讓人著急啊!”
“正當心急如焚之時,2月13日下午2:30左右,被救助男子身世情況有了新進展,有一熱心群眾打來電話,稱在新聞上看到這名男子的事情,感覺像是萊蕪老家的聾啞人孫召彬。”
濱州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立即與萊蕪市公安局及救助站取得聯(lián)系,調出孫召彬的詳細信息得知,熱心人所說的聾啞人孫召彬,是萊蕪市張家洼辦事處沙家莊村人,通過照片比對,孫召彬的長相確實與被救助者有相似之處,濱州救助站劉飛鵬告訴記者。
記者聯(lián)系線索人家人來濱認親
近兩天來,記者幾經(jīng)周折與萊蕪市張家洼辦事處沙家莊村村主任取得聯(lián)系,得知本村的孫召彬確實與新聞上的被救助者長相相似。該村委主任告訴記者:“他們家有一老母親,還有兩哥一姐。”
隨后,記者與孫召彬的二哥取得聯(lián)系,其二哥孫先生說:“家中的三弟確實走失。他是個聾啞人,從2016年7月底離家,到現(xiàn)在我們家人都急壞了。前兩天得到當?shù)鼐戎就ㄖf,被濱州救助的一位流浪者長得與我們三弟很像,也在新聞上看到了照片,看到照片后長相確實很像,只是新聞上說的身高約是173cm,但我三弟只有165cm左右,所以目前還不敢確認是不是我三弟?”
2月17日,萊蕪親屬趕到濱州人民醫(yī)院,進一步確認下“天書男”到底是不是自家的三弟孫召彬。當萊蕪親屬走到“天書男”的病床前,二哥孫先生說:“是,就是他,是我們家的三弟孫召彬。”
該院的醫(yī)生介紹:“被救助者的傷情有所改善,感染程度已控制,深度傷口處還需要繼續(xù)做清創(chuàng)處理。”
據(jù)家人描述:“孫召彬一直以來是與70多歲的母親生活,母親還有小腦萎縮,精神狀態(tài)也不算好。三弟今年45歲,從小患有耳聾,不能正常說話。去年7月份時,母親與三弟相繼離家出走,因為老母親可以正常語言交流,沒多長時間就在泰安市找到并領回家。但是,三弟孫召彬不能正常語言溝通,從小患有耳聾不會講話,才一直下落不明。”
孫召彬的大哥告訴記者:“這半年來,我們一直尋找三弟孫召彬的下落,沒想到是在濱州找到的,真的感謝濱州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幫我們照顧三弟,給他治療,不然恐怕真不知何時能找到三弟呢!”大哥還說:“當時三弟孫召彬在家時,一直是由母親照顧日常生活的。”
濱州救助站通過征求家屬的意見,家屬意愿將“天書男”孫召彬接回家鄉(xiāng)治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