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7-03-07 13:20:03
耿玉花一家欣賞”文明家庭“卷軸
近日,高新區耿玉花、張建華一家收到一份驚喜——山東省文明委頒發的、由書法名家題寫的“文明家庭”卷軸。
耿玉花家庭以孝老敬親聞名鄉里,2016年,經過層層審核推薦,被省文明委評選為第一屆全省文明家庭。
公公不幸去世,還沒結婚的她頂著壓力住進婆家,每晚照顧、安慰婆婆
要說家庭關系難處理,婆媳關系首當其沖,然而耿玉花與婆婆關系處得卻像母女一樣。
耿玉花的婆婆是一個非常勤勞隨和的人,也是一個很不幸的人。1989年她47歲的時候,老伴不幸去世。因為接受不了打擊,婆婆整天以淚洗面。為此,當時沒結婚的耿玉花,頂著世俗的壓力從學校宿舍搬到準婆婆家和她睡在一個炕上,每天晚上開導、安慰婆婆。一日三餐,耿玉花都要趕10多里路,回家陪婆婆一起吃飯,如果遇到大風雨雪天氣,耿玉花就步行回家。婚后,為了不讓婆婆操心,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由耿玉花來安排,就連兩個妹妹的婚事都是耿玉花和丈夫張建華一手操辦的。
就這樣,耿玉花和婆婆的關系由最初的婆媳關系逐步變為了母女之情。1994年,耿玉花帶著婆婆去泰安、曲阜旅游,整個旅游小組里只有她倆是婆媳一起旅游。當時人們都說:“看上去你們不像是婆媳,簡直就是母女。”即使是在平時,耿玉花回娘家時,有時也會帶著婆婆一起去。耿玉花的父母還會帶著婆婆一起去趕山會、看大戲,他們的關系非常融洽,讓鄰居們十分羨慕。
婆婆因腦血栓“病情不斷”,耿玉花毫無怨言,悉心照料
自從公公去世,婆婆血壓就高了。2001年因遇事著急,婆婆得了腔隙性腦血栓。耿玉花第一時間帶她到市人民醫院做了CT,并拿好藥,在家輸液兩周,婆婆恢復得很好。
后來耿玉花兒子上學,學習不好,婆婆怕他考不上高中,因為焦慮過度又“栓住”了。面癱的婆婆嘴歪到了一邊,醫生診斷是輕微腦血栓。2009年,耿玉花兒子考上大學,老人一高興,又“栓住”了,這次很嚴重,當時是全身癱瘓,頭都抬不起來。
婆婆得病后,耿玉花悉心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白天耿玉花去上班,晚上就睡在婆婆旁邊照顧她。后來幸虧遇到一位專門治療腦血栓的醫生,在婆婆“拴住”的第三天和第五天,兩次專程從濱州趕來為婆婆治療。終于,經過恢復,婆婆能重新站起來了,但需要借助專門的弧形拐杖才能行走。
2012年,住在大嫂家的婆婆不慎摔倒,造成腰椎第一節骨折,需要臥床2至3個月靜養。因為嫂子做生意很忙,而且擔架也不能進電梯,耿玉花就把婆婆接回家照顧,為她請了保姆。婆婆躺的時間久了會便秘,耿玉花就用手給她往外摳,并請來懂婦科知識的朋友幫婆婆清理下身,治療和防止婦科炎癥。經過耿玉花的細心照料,婆婆現在已經能下地活動。
把“文明家庭”四個字當做傳家寶傳下去,更要把孝老愛親好家風傳承下去
“有人說耿玉花孝順,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可我卻覺得自己沒有別人說的那樣好,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得到了家人和社會的厚愛罷了。”面對大家的贊揚,耿玉花說。
耿玉花在照顧老人的同時,也得到了家人的信任與尊敬。丈夫張建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此對耿玉花倍加呵護。他們的兒子也很爭氣,目前正在上海積極備考上海音樂學院的研究生。弟弟妹妹們平時忙著做生意,就把孩子托付給耿玉花照看。
2010年8月,耿玉花被評為“山東省‘孝順好兒女’”、2013年又被推選為“山東好人”候選人。2016年,耿玉花家庭被評為山東省第一屆文明家庭。“‘文明家庭’這四個字是我們一家人的至高榮譽,我們會把它當作傳家寶傳下去,同時更要把孝老愛親的好家風傳承下去。”耿玉花激動地說。
通訊員 張玉軍 劉長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