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北晚報
2017-03-07 13:34:03
魯北晚報 自2000年濱州撤地設市以來,市城區建城區面積逐年擴大,一些原本屬于郊區的農村逐步發展成為城區的一部分,經過舊村改造合村并居之后,一座座低矮的平房被一棟棟多層高層樓房所代替,農村村民成了城市居民。這一些巨大的轉變背后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城中村小區的物業管理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各種原因,舊村改造合村并居之后的小區物業多為村居自管,缺乏專業的物業管理經驗,管理不到位,居民物業糾紛多,這些城中村的物業管理猶如城市小區物業管理的“孤島”,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
在黃河七路一城中村小區,花壇里的植被遭到破壞,公用電表箱也缺乏必要保護
門禁設而不用 失去原本作用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個城中村小區,發現不少小區的門禁系統形同虛設,走訪中記者開車可以隨意進出大多數小區,有的小區大門設有藍牙門禁,卻是門禁桿“高高掛起”,有的小區沒有大門門禁,保安室即便是有人也不主動詢問來車身份。小區內樓道門禁更是處于一種“罷工”狀態。
在市區渤海十路黃河四路一城中村小區,記者發現該小區東側一些建成年份較早的樓房沒有樓道門禁,各種小廣告占據了樓道的墻壁,密密麻麻很是難看。西側一些樓房建成年份較晚,雖已安裝樓道門禁,卻是始終處于打開的狀態。“用著都嫌麻煩,所以很多人就不用了,加上大門上管理的不嚴,貼小廣告發傳單的隨便進,你看這墻,去年夏天社區剛組織粉刷了一遍,這還沒有一年又貼滿了。”一位正在小區看孩子的老人抱怨道。
記者通過采訪,分析出以下幾種原因:一是這些城中村小區有一定比例的房屋是房主往外承租的,很多承租客手中沒有門禁鑰匙,為了方便進出就將門禁打開,還有一些承租戶經常會做出破壞門禁的行為,居委會維修過幾次之后,因為成本問題就不再維修;二是很多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沒有隨手關門禁的意識,“忘了帶鑰匙就按一樓的門,讓他們幫忙開,時間長了人家也煩,干脆就敞開著,進出推個車子拿點東西還方便。”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在黃河十路一城中村小區,綠地草坪被居民開墾成小菜園
有車庫不用,卻把車隨意停在小區道路兩旁,有時嚴重影響了車輛通行
綠化帶成了菜園 車輛隨處放
在很多城中村小區,尤其是近幾年新建的高層小區內,小區雖規劃建設了大面積的綠化帶,但普遍存在著損毀嚴重的現象。有的草坪放眼望去已是光禿禿的一片黃土,有的則被居民劃片占下種上了大蔥或是各種蔬菜;有的小區由于管理不善,路邊花壇已是雜草叢生;在一些小區的邊邊角角更是堆滿了建筑垃圾等雜物。“搬進來兩三年來,就沒見過有人給草坪澆過水,修剪過冬青,荒著也是荒著,還不如俺們自己開出來種點菜吃呢。”市區黃河四路渤海十七路附近一城中村小區的居民這樣說道。
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更為嚴重,在很多小區尤其是到了晚上,道路兩側停滿了車輛,原本寬敞的小區道路變得擁擠不堪,有的僅容一輛車通過。很多小區雖建設有車庫或者車位,但真正用于停放車輛的卻很少。“車庫不是租出去就是堆滿了各種東西當儲藏室用,車開不進去,再就是你把車開進車庫了,晚來的人往你車庫門前一停,第二天自己的車就開不出來了,還得扯開嗓子把擋住門的車主喊下來,還不如停在走道(小區便道)上方便。”一位居民這樣分析道。
在市區松鶴湖小區記者看到原本的環形行車道道路兩旁停滿了私家車,籃球場上也停了五六輛車,幾個孩子只得在狹窄的場地里打球,有的車輛甚至直接開進草坪停放,地下車庫的進出道上更是一字排開停了三四輛車,有的車為了防止溜車,還拿磚頭擋住輪胎。“小區住戶大都有車,有的還有兩三輛,車庫車位少,并且往里停的更少,有的嫌停到車庫遠,不如停在路邊方便。到了晚上,整個小區到處是車,堵得滿滿當當,這要是碰上著火了,消防車都進不來。”一位小區居民說道。
公共設施設備損毀嚴重
在黃河七路渤海十路一小區,記者注意到該小區西側建有一處小型健身廣場,長長的一排健身設施豎立在雜草間,銹跡斑駁,有的設施甚至“缺胳膊斷腿”,顯然是荒廢已久。有的小區公用的路燈損壞之后長期無人修理。有的高層小區剛剛交房兩三年,電梯已是“老態龍鐘”,運行起來吱呀作響,轎廂內的燈光忽明忽暗,讓人提心吊膽,至于內外整潔更無從說起。
道路壞損現象在很多城中村小區表現得尤為突出,“早該修修了,坑坑洼洼的多少年了,下點小雨小區里就泥濘不堪。我們集體反映了很多次,一直沒見修,居委會一直說沒有錢,商量著住戶們集資修,也沒有多少同意的。還有小區裝的監控,有不少探頭都壞了,我的車停在路邊被蹭了很多次,去傳達室調監控,到那一看,能正常工作的探頭沒有幾個。”一位居民向記者抱怨道。
“每到供暖季,家里起碼有一段時間不暖,旁邊的商業小區早就熱起來了,就是因為我們小區的內部管網檢查不到位造成的,每年都要修理一遍才能正常使用。”談起小區物業管理,雷先生是滿腹抱怨。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于一些城中村小區建成時間較長,一些管網、設備當初設計安裝時不規范,加之日常保養維護跟不上和不斷老化,在日常運行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問題。但是村居物業人員的維護水平有限,往往是出現問題后請外來人員進行維修,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支出有時還會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魯北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永亮)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