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02-18 12:02:02
2月16日,農歷正月十二,2019年“中國·胡集燈節書會”曲藝論壇舉辦。各地曲協負責人、曲藝名家、大學教授、曲藝創作人,濱州本地藝人,惠民縣文旅部門負責人、鄉鎮干部等齊聚一堂,說心里話,談過往,說發展,論傳承,觀點紛呈,頗具啟發性。
胡集書會是藝人的加油站和播種機,“西河大鼓整個曲種都要感謝胡集書會”
論壇現場,嘉賓們都提及了胡集書會對于各地鼓書藝人的重要意義。
河北省曲協副主席袁冀民說,在胡集書會這片文化沃土,能見識到全國各地豐富多樣的曲藝種類,胡集書會是藝人的加油站和播種機。保定市曲協主席劉德恩說,西河大鼓這個曲種的藝人都要感謝胡集書會的呵護,他十幾歲時就跟媽媽來胡集說書,對比古今感慨萬千。他介紹,今年一半多的保定曲藝演員都來了書會現場。而濱州本地藝人白曰華,更是趕會56年了,他曾看到某一年“只有兩檔子藝人”的最低谷,對比今天的繁盛局面,他表示意想不到,“很高興。”
天津市曲藝團演員郝秀潔認為,胡集書會的組織效果越來越好。她說:“我連續來胡集四年了。胡集書會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策劃、調配、組織,要做好真不容易。我頭一年來時,提了很多問題,第二年就有改變,書會的細節工作做得越來越好了。”
河北雄縣曲協主席郭祥彬介紹,雖然濱州正月初十下雪了,但還是擋不住當地藝人盡快趕來的熱情。其實,這幾天一般都有演出邀約,但多數藝人還是空出了檔期,盡快來胡集,因為這里政府、百姓的熱情服務和鑒賞水平讓藝人們很滿意。
鼓勵更多曲藝人在胡集舉辦收徒、拜師儀式,力推書會“從節日走向日常”
其實,郝秀潔的話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胡集書會的本質。它并非簡單表演、單純曲藝的問題,而是一種復雜的文化空間。對于它的傳承,需要歷史地、綜合地、系統地去思考。
如濱州市曲協主席邊茂田就認為,胡集書會乃是一種自發的、民俗的、帶有文化產業屬性的文化現象。它是基于800多年來重鎮胡集在人口、交通、經濟上的優勢形成的,與當地對元宵節的格外重視有關。人們需要在年后第一個大集上購買物資,以籌備元宵節。如果說河南馬街書會是圍繞火神廟形成的,那么胡集書會就是依托元宵節立足的。
邊茂田提到,在漫長的歷史中,胡集書會不僅是亮書賣藝,還是同行相聚、拜師收徒的“節日”。他鼓勵有更多藝人來胡集舉辦收徒儀式,這引起了在座嘉賓的共鳴。郝秀潔說,目前自己帶著不少學生,經常為孩子們的表演機會少發愁,她希望胡集能提供相對固定的舞臺,讓學生們安心學習、表演“長篇大論”,夯實專業底子。
而濱州日報社原副總編韓克順提到,歷史上,除了最熱鬧的春節書會,平日胡集大集上也曾有藝人長期說唱。對此,在座嘉賓都認為,應該力推胡集書會“從節日走向日常”,實現常態、固定演出,這也是培養觀眾、提升藝人水平的根本舉措之一。
小段不足以支撐演出“大活”,培養年輕曲藝演員說大書的能力迫在眉睫
郝秀潔提到的“長篇大論”其實就是“大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整部長篇的鼓詞。毋庸諱言,目前年輕演員和娃娃演員們大多數只能表演個“小帽”“小段”“零碎活”,缺乏說大書“腕子活”的能力,而這就決定了他們很難承接胡集各村從正月十二到正月十七連續好幾天的演出“大活”。
正因如此,山東大學教授王加華說,單純組織好正月十二這一天的熱鬧展演相對好辦,但將來能否持續做好連續五天的下村演出很難。“曲藝進校園”培養愛好者容易,但培養有功底的演員很難。在學生苗子增多的同時,我們傷心地看到,太多本地、近鄰的老藝人在急劇減少。
而劉德恩提供的保定經驗值得我們思考。他介紹,保定目前設有書場,當地曲協要求保定各縣區也建立書場,為的就是讓鼓書藝人有長期駐演的舞臺。這樣,一般一檔演員一入駐就是三四個月,這對于他訓練長篇大書的能力大有幫助。演出最初,可能觀眾很少,但根據劉德恩介紹,觀眾還是喜愛傳統藝術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場觀看。
建議打造書會標志性建筑和書會主題文化公園
“現在有很多外地朋友來胡集,但比較遺憾的是,這里缺乏一個特別值得留影紀念的地方。”這是藝人們的一個共識。
如韓克順介紹,他曾經帶著美國、韓國客人來訪,也為這事發愁過,最后外國客人是靠著鎮政府的牌子照了相。因而,他提出,胡集需要有個標志性建筑、景觀,甚至還可以依托這個建筑設計一個書會主題的文化公園。
此外,胡集鎮策劃的書會文化展廳、攝影展、“胡集好人”評選、優秀作品征集等衍生文化活動也受到一致好評。劉德恩介紹,保定曲協也在力推“保定故事家鄉事”等類似活動,效果不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