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3-08 16:08:03
齊魯網濱州3月8日訊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又叫春龍節、農事節,是中國民間頗受重視的傳統節日。吃龍鱗餅、理發等等一系列習俗令這個身處春天的節日暖意融融。
在中國傳統的習慣里又把這一日稱作龍抬頭。在這一日剃頭又稱作剃龍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市民王海洋說:“今天二月二,來理個發,精神精神,剃個龍頭,2019年越過越好、順順利利的。”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在濱州鄒平,許多市民都到超市購買當地傳統食物——琪子,代表著對新一年交好運的祈盼。
超市工作人員趙珍珍說:“每年(二月二)提前幾天人們都會來買豆子琪子,這個琪子長得像龍鱗,吃了之后,一個祥和吉祥的意思。”
鄒平市孫鎮霍坡村民俗館館長夏方禮說:“二月初二,我們這有個風俗,大部分都說二月二是龍抬頭。從這一天開始,就開始下雨,普遍有打雷現象了。二月二吃蝎豆、吃琪子,因為這種東西形狀像龍鱗一樣,吃這個比較吉祥,比較祥和。再就是我們這邊,嫁出去的閨女不準正月里回娘家,頭年可以,過完春節整個正月就不允許回娘家,有這么個說法。正月里不允許剃頭,更不允許剃光頭,老人們的說法是正月里剃頭“死舅”,現在人們都演變成死他家里的舅,其實原先不是這個意思,就是思念的意思,思念以前的意思,懷念以前的日子,這不現在都將就二月二,剃了頭,理了發,堂堂正正的做人,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閃電新聞記者 呂敏 鄒平臺 王國帥 劉通 濱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