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日訊 新學期,“雙減”政策下,該怎么布置“作業”,是許多學校都在探索的課題。近日,濱州一所學校的孩子們就把作業玩出了新花樣,還舉辦了特色作業展評活動。
在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小學生們正利用課間時間來到學校閱覽室,參觀正在這里展出的特色作業。
參展的優秀作業,形式多樣、創意紛呈。圖案各異的創意畫、思維導圖,“時鐘”學數學、粘土冬奧吉祥物等手工作品琳瑯滿目,豐富多彩,處處體現著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學生們做“作業”的同時,不但玩得高興,還提高了綜合學習能力。
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學生宋思穎告訴記者“她的作品是用掐絲琺瑯工藝制作的,掐絲琺瑯工藝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工藝是我們在課堂上老師拓展學到的,現在我們作業也少了,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為把“雙減”工作落實落細,濱州市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以作業改革為支點,采用“分層作業套餐”模式,轉變教師教研方式,把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在生活場景中去實踐,去創造。
該校學生馬文遠告訴記者,“我的創新作業是小小書架,我通過自己平時積累的各類課外書,在上面記錄了二十多本我自己喜歡的書和最感興趣的文章,每當我看到自己的小小書架時總有滿滿的成就感。”
“雙減”下的作業創新,把精彩的課余生活還給了孩子們。而展評活動又有助于增強孩子們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學習氛圍,真正實現了“減負提質、減負增效”。
該校年級主任唐國美介紹,“為了更好的讓“雙減”落地,我們學校在作業的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打通課堂學科與生活的壁壘,延伸到了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特色實踐性的作業,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與趣味拓展方面的鍛煉,我們學校現在逐漸呈現出了一種五育融合的作業新樣態。”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