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日訊 3月3日,記者從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網絡購物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首選。但網購陷阱也層出不窮,如何在網購中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在3.15來臨之際,無棣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絡交易監管股貼心地為您準備了這份“網購消費提示”,快來查收吧!
一、選擇正規平臺
盡量選擇經營資質齊全、信譽高的購物平臺和商家,仔細查看商家的主體登記情況、證照信息公示、信用等級及消費者對其所做出的信用評價記錄等,以甄別其信用的真假以及方便維權。直播購物也盡量選擇正規平臺,通過正規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支付,防止誤入釣魚網站購物。
二、謹防低價陷阱
盡可能多渠道了解商品的質量,多平臺進行比價,“先提價后打折”是商家慣用套路,網購要貨比三家,要對比同一產品不同時期的價格,不要被虛假折扣所迷惑,謹防商家“明降暗升”、低價劣質、“同圖不同貨”等問題。
三、明晰促銷規則
商家促銷規則復雜繁瑣,下單要仔細閱讀平臺網站和商家的促銷規則,如預售規則、折扣規則、紅包優惠券使用規則、定金退還相關規定等,分清“定金”與“訂金”的區別,謹慎下單,避免事后因不了解促銷規則而發生消費糾紛。
四、保護個人信息
消費者要重視自身個人信息保護,不輕易向商家授權,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自己的銀行卡號、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防止因個人信息泄露出現網絡消費安全隱患發生。
五、妥善保存憑證
消費者網絡消費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購物憑證,如促銷宣傳頁面、直播頁面、聊天記錄、交易記錄等截圖,主動向商家索取發票或收據,以備發生消費糾紛時提供證據,有效地維護消費者自身合法權益。
六、依法及時維權
網購時,消費者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要第一時間與賣家聯系解決,如不能協商解決的,可先通過電商平臺投訴維權,仍無法解決可以向經營者所在地或第三方交易平臺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消協組織投訴,提供相關憑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