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3日訊 11月13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身邊的變化——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提升”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殘聯專場。邀請濱州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周海燕,濱州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張玉波,濱州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胡建,濱州市殘聯權益保障和教育就業部主任王學強,介紹濱州市殘聯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周海燕介紹,2023年以來,濱州市殘聯錨定“民生品質更實”目標要求,靠前服務、創新服務,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幫助殘疾人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優化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品質。
聚焦兜底保障更牢,讓扶殘助殘更有溫度。殘疾人“兩項補貼”連年提標,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一二級提高到每人每月201元,三四級提高到每人每月151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一級提高到每人每月181元,二級提高到每人每月151元。目前,全市2.7萬名殘疾人享受低保待遇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5.6萬名殘疾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保障水平穩居全省前列。為1174名殘疾學生發放市級教育資助,為146名殘疾人大學生發放勵志助學金,實現“有一助一”。為全市3.6萬持證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按照“一戶一策”原則,為10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讓殘疾人生活“有關愛無障礙”。通過居家托養、日間照料、寄宿托養等多種服務方式,為2200名殘疾人提供個性化、親情化托養照護服務。建成運營殘疾人之家“如康家園”102家,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目前,全市2000余名殘疾人入園接受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社區康復等“一站式”服務,實現了“服務一人、解放一家、溫暖一方”。
聚焦就業幫扶更實,讓扶殘助殘更有深度。深入落實市政府《關于促進殘疾人就業二十條措施》,推動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大力推廣“企業按比例就業+如康家園集中就業”模式,積極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1300名智力、穩定期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走出家門、勞有所得。新開發殘疾人公益性崗位4037個,投入177萬元扶持獎勵2個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13家輔助性就業機構、8家盲人按摩機構。舉辦電商直播、鋁絲編織、茶藝等高層次職業技能培訓班,建立市校共培機制,選送濱州優秀盲人按摩人才到長春大學深造,靶向培養殘疾人“工匠”。打造“就業濱州·逢九就播”直播招聘品牌,形成“線上+線下+直播”三位一體就業招聘新模式,幫助殘疾群眾搭乘互聯網“快車”實現就業。采取一人一策、培訓賦能、進企拓崗和專場招聘等措施,幫助62名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就業率100%。截至目前,全市城鄉年度培訓殘疾人2443人,超出省定任務1443人,完成率245.72%;城鎮新增殘疾人就業117人,完成率137.65%;農村新增殘疾人就業1689人,完成率343.29%;全市城鄉就業人數49924人,錄入率99.73%。就業培訓各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方陣。
聚焦康復質效更優,讓扶殘助殘更有精度。全面實施精準康復,9.59萬名殘疾人享受基本康復服務。承辦黃河流域殘疾人康復工作協作發展大會,為促進黃河流域殘疾人康復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濱州方案”。實施“服務零距離·情暖殘疾人”工程,1.12萬名殘疾人享受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堅持“分類簽約、優化服務”,8.9萬名殘疾人享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殘疾人康復滿意度線上線下動態考核機制,前三季度殘疾人康復滿意率99%以上。兒童康復救助全面落實,貫徹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及配套政策,免費康復救助殘疾兒童2045名。創新實施“首篩負責制”,將0-6歲兒童殘疾篩查納入常規查體范圍。構建“殘疾篩查、診斷、康復、教育、托管、技能培訓”全鏈條服務模式,222名殘疾兒童享受到“康教托”一體化服務,38名兒童在機構內接受技能培訓。在全省率先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信息化監督服務管理平臺,實時統計1700余名殘疾兒童康復情況,不斷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標準化、規范化。
聚焦集成服務更暖,讓扶殘助殘更有便捷度。圍繞殘疾人“全生命周期”,實施助殘“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改革,以殘疾人證辦理為基礎,集成辦理補貼發放、康復救助等11項助殘服務事項,26項申請材料中有12項實現免提交,殘疾人證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15個工作日,推動“證”“策”有效銜接,全力打造殘疾人服務升級版。今年以來,助殘“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線上受理1159件,線下辦理13558件。已為11184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群眾核發殘疾人證,持證殘疾人增長率居全省第二位。開展殘疾評定上門服務88次,為1567名行動不便殘疾人入戶開展殘疾人證評定,讓殘疾人群眾受助及時、享受服務有感。
下一步,濱州市殘聯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殘疾人需求,開展好各項扶殘惠殘工程,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不斷提升殘疾人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