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8日訊 在濱州市人大常委會和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市西街道人大工委不斷豐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通過“機制+創新”,推動基層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
搭建機制規范人大工作長效推進
搭建人大工委“531”工作機制,提質增效代表履職。街道人大工委通過實施五項規范:規范隊伍建設、規范陣地建設、規范制度建設、規范檔案管理、規范履職行為;打造三個特色:打造社會建設委員會特色聯絡點,因地制宜打造北中(實驗初中部)、濱州學院宿舍、財馨家園、新湖玫瑰園等一批特色人大代表聯絡站,打造“黨群服務站+人大代表聯絡站”雙站合一履職新平臺;實現一個目標:將“靠前服務一公里,打通最后一百米”作為實現聯系群眾零距離的工作目標。僅2024年,各站點累計接待來訪群眾218人次,協調處理各類問題46項,群眾滿意率100%。
搭建基層立法聯系點“1234”工作機制,暢通立法直通車。“1”即搭建一個優勢平臺,助力基層立法民意征集;“2”是暢通“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實現征集民意全覆蓋;“3”是發揮三個作用,征詢意見建議有實效;“4”是做到四個結合,推動基層立法聯系多元化,切實發揮了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直通車”、民意“連心橋”、法治“推進器”的作用。自2022年6月設立以來,先后參與《山東省農村供水條例》《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16部法規草案的意見征集,提出立法建議1250余條,相關經驗在人民網、大眾網刊發,濱州市委書記宋永祥同志對市西基層立法聯系點經驗做法作出肯定性批示。
搭建智慧人大“234”閉環處理機制,賦能基層社會治理。“2”是將街道智慧聯動指揮中心和人大智慧工作兩大系統的有效結合;“3”是把“12345”市長熱線轉辦機制、“查訪日”動態監測機制、“街長制”城市管理體制三項機制的輔助作為有效補充;“4”是使問題事件的辦理形成一個全鏈條式“多形式收集整理--多方聯動分析研判--多部門協調處理--多渠道公示反饋”的四步閉環處理機制。2024年以來,智慧聯動指揮平臺網格員上報事件4662件,辦結率100%;12345熱線接收工單4032件,回復率100%,群眾滿意率96%;動態監測現場發現問題536件,現場處理536件,出勤率100%;人大代表收集意見建議38條,回復率100%,滿意率100%。
創新特色助力人大工作煥發新姿
創新開展人大代表“三會活動”,照亮代表履職新路徑。三會是指議事會、協調會、評議會,代表們圍繞百姓關心的“關鍵小事”“煩心瑣事”花心思、下功夫,共同協商議事,共聽百姓心聲,共謀發展新路,增強基層民主活力,彰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巨大優勢。活動開展以來,市西街道人大工委共征集到群眾意見建議84條,辦理中5條,解決79條,解決率達94%。
創新打造“人大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絡站”雙站合一,點亮代表履職新陣地。市西街道人大工委充分發揮人大代表聯絡站植根社區、植根代表和群眾的天然優勢,融合“人大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絡站”協同聯動。除了結合人大代表每月6日集中見選民征求意見,聯絡站還配合社區組織人大代表和信息員開展普法、征求立法意見、居民議事等各項活動。今年以來,各聯絡站參與征集8部法規草案的意見建議,共收集立法建議523條,夯實了基層立法工作民意基礎,實效更加明顯,服務群眾品牌更加彰顯。
創新推行“人大代表+”模式,擦亮代表履職新名片。開展“代表+民生”“代表+項目”“代表+立法”等特色活動10次,秉承“創新+實干”的工作準則,進一步豐富人大代表履職渠道,把社情民意收集上來,推動解決問題的措施落實下去,幫助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和急難愁盼問題,讓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取得“看得見”成效。
創新組織基層立法聯系點民意征求形式,響亮基層立法新號角。聯合市西志愿者學院、司法所等職能部門,開展“立法趕集”“說事拉理”“流動板凳會”等立法民意征集活動36場,收集立法意見建議458條。堅持在普法宣傳中做好立法征詢,用老百姓聽得懂的“家常話”,吸引群眾了解立法、參與立法。
創新運行“線上+線下”雙線聯動,通亮民意收集新渠道。雙線聯動,“多措并舉”打破“時空限制”。“線下”注重“面對面”交流,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基層立法聯絡站”,開展人大代表“下訪”活動14次,每月6日組織人大代表接待選民、參加意見征詢座談會;“線上”注重“話對話”溝通,在“精彩市西”公眾號設立“人大代表留言箱”板塊,收集留言93條;開展市西之聲廣播電臺“人大好聲音”12期,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建言獻策”。在《濱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立法征求意見的15天期間,參與線上線下活動600 人次,收集意見建議160條。
“70年傳承一棒接著一棒,人大事業一程接著一程。”市西人大將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系統觀念,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為新時代濱城貢獻市西人大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周建輝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