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25-02-07 14:57:02
為增強濱州競技體育競爭力,近年我市圍繞“拓寬生存空間,夯實人才基礎,培養尖子群體,打造拳頭項目”四個目標,實施“融合、夯基、拔尖、精品”四大行動,發展了一批市縣級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建立起了“科訓醫管一體化”的競技體育保障隊伍,初步形成了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濱州模式”。
圍繞拓寬生存空間,實施融合行動,推動體教深度融合
一是出臺實施意見,加強頂層設計。市體育局、市教育局聯合出臺《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破解青少年體育發展難題,助力青少年全面發展。二是勇于創新改革,教練員進校園。我市探索“先入職后培訓”模式,通過教師編制招聘教練員,在普通學校設立教練員崗位,利用與俱樂部合作的機會,安置優秀退役運動員等形式,安置50余名體育專業人員進入學校任教。三是豐富賽事活動供給,提供發展平臺。每年開展游泳普及、健康夏令營和青少年體育賽事,其中市級中小學生體育賽事30余項,縣級賽事100余項,參賽代表隊1000余支,參賽人數4萬余人次,“奔跑吧?少年”系列活動參加學生每年超十萬人次,青少年運動氛圍日益濃厚。
圍繞夯實人才基礎,實施夯基行動,培厚體育人才儲備
一是深化體校改革,筑穩競技體育主陣地。市體校加大力度培育競技體育人才,輸送省級以上運動員百余名,向北體大等50余所高校輸送了千余名本科生。縣級全面落實“1+N”辦學模式,全市7個縣市區均已建成新型體校,目前縣級體校訓練點保持在118處,體育教師及教練220人,長年在訓青少年超7千人。二是命名市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夯實學校體育基礎陣地。出臺《濱州市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管理辦法》,在全市命名30家以學校和俱樂部為主體的人才基地,每年投入扶持經費100萬元,指導開展業余訓練,夯實學校體育陣地。三是加強體育特色傳統學校建設,充實體育人才培養社會陣地。依托全市2所國家級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2所國家級單項人才基地、8所體育傳統特色校和推廣校,41所省級體育傳統特色校,積極引導體育項目進校園,加強與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合作。
圍繞培養尖子群體,實施拔尖行動,形成省運沖金團隊
一是打造“科訓醫管一體化”保障團隊。整合體育科研、科學訓練、醫療保障、綜合管理等多方面力量,聘請高水平科研醫療保障團隊,引進10余名優秀教練員,打造“科訓醫管”一體化訓練保障團隊,為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保駕護航。二是建設市體能訓練館。投資300萬元,建成1200多平方的體能訓練館,涵蓋力量、能量代謝、恢復再生、速度靈敏、功能性力量、爆發力六個訓練區,配備了300余件訓練器械,推動我市體能訓練走向新水平。三是多渠道加強運動員訓練保障。引入濱化、魏橋、創新等社會力量,贊助體育賽事和運動隊伍,助力競技體育發展。加大對訓練工作的政策保障,提升運動員伙食標準,提高輸送在教練員業務考評中的比重,加大對輸送后備人才的獎勵力度,切實助力尖子運動員的培養。
圍繞打造拳頭項目,實施精品行動,培養絕對優勢項目
一是加強重點項目訓練點布局,夯實人才基礎。以手球、武術、柔道等項目為重點,加強訓練點布局,擴大項目選材面。以手球為例,現有2處全國手球體育特色傳統校、5處全國手球項目推廣校、4處市級后備人才基地和30余處縣級訓練點,形成人才培養選拔網絡,很好的充實了隊伍。二是開展重點項目健康夏令營,擴大項目影響。利用暑期時間,舉辦手球、柔道等項目的健康夏令營,選拔中小學生集中訓練,提升項目技能。僅去年暑期就培訓193名中小學生,同時邀請濟南、淄博等市隊伍來濱州交流,相互切磋,共同進步。三是積極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提升我市項目水平。在每年舉行市級比賽之外,積極承辦國家、省級重點項目比賽。近兩年承辦重點項目國家級比賽1項,省級比賽4項,極大促進了相關項目在我市的普及和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