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7-02-03 18:18:02
三年多前,在濱州,提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幾乎所有銀行顧慮重重,企業則如聽“天方夜譚”。
2016年底,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人口占全省不足4%的濱州,2016年專利權質押融資份額超過全省的13%。而且融資額僅列濟南之后,居全省第2位。
2013年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以來,濱州市堅持高點謀劃、全面推進,積極打造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體系,累計完成專利權質押融資10.332億元,服務于“輕資產”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新生態逐步構建。
從政策到服務,政府部門全方位“鋪橋架梁”
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方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濱州從無到有,不斷向縱深拓展,離不開政府部門從政策到服務的全方位“鋪橋架梁”。
市政府出臺《濱州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工作方案》,并連續三年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納入全市深化改革重點事項進行強力推進。制定市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政策,并積極爭取省政策支持。迄今,已為全市企業落實省、市財政貼息251.98萬元。建立協作推動機制,橫向聯合財政、銀監等部門共同推進,縱向在濱城區、高新區等3個縣區開展區域試點。從北京、濟南引進3家無形資產評估和3家專利服務機構,為質押融資提供配套服務。組織銀行、企業、擔保、評估機構等多方參加的政銀企對接會、宣講培訓會十余次,為300余家企業與銀行、評估和擔保機構搭建業務對接平臺。
領導重視、政策支持、部門聯動、搭建平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缺什么,就協調、配套什么。我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不斷攀升,已累計為40家企業完成專利權質押融資業務57筆。
開發全省首個市級專利權質押貸款專屬產品,半年融資超億元
從顧慮重重、猶豫觀望到主動咨詢對接,迄今,在我市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金融機構,已由最初的恒豐銀行濱州分行一家,擴展到交通銀行、齊商銀行、濰坊銀行、建行等9家金融機構的濱州分行。
我市積極探索政銀企協調聯動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濱州模式”,推動開展了“企業+擔保機構+銀行”間接融資模式和“企業+評估機構+銀行”直接融資模式。間接融資主要是企業將專利權質押給擔保公司,擔保公司再向銀行提供擔保,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直接融資主要是企業在銀行認可的評估機構經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后,銀行以其評估價值的30—60%提供貸款。
市科技部門通過多種方式暢通銀行、企業、擔保機構的信息交流渠道,豐富質押融資產品。2016年,與鄒平浦發村鎮銀行共同研討打造濱州特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貸品牌“科技小巨人”。這也是全省首個市級專利權質押貸款專屬產品。
“科技小巨人”是浦發銀行針對科技型企業推出的特色專利權信貸產品,鄒平浦發村鎮銀行是全省惟一一家指定發行銀行,在推行“科技小巨人”過程中實行多項優惠措施。一是開通綠色通道,設置專人負責,縮短貸款辦理時間,貸款期限靈活,最長可達2年。二是提高授信額度,貸款額度根據專利評估價值的60%確定,最高可達1000萬元。三是實行優惠利率,產品發放按照“萬家優惠,千家基準”的原則,部分企業可以享受到最低貸款基準利率。四是發行范圍覆蓋面廣,信貸產品面向鄒平區域內融資需求性強的小微企業。自去年7月12日“科技小巨人”啟動發行至今,共落實貸款13筆,涉及金額達10650萬元。
“濱州模式”推動知識產權管理與質押融資共同“成長”
我省首筆無中介擔保、無實物抵押的純專利權質押貸款;交通銀行在省內首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全省率先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系統,實現政、銀、企質押融資數據互聯共享,經成果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諸多省內“首創”在濱州產生。
在很多人眼中“不能干、不好干、干不好”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濱州不但實現了穩步推進,而且收到轉變政府職能、放大財政資金效能、激活中小企業融資市場的功效,創出了自己獨有的發展模式和服務體系。
“專利”變“資本”,不但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而且讓專利價值流動起來,提升了知識產權“含金量”,不斷激發著我市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熱情。知識產權管理與質押融資實現了互為促進、共同“成長”,創新驅動日益成為社會共識。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使得作為創新重要載體的知識產權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身價值,撬動起更多社會資源,起到了‘加杠桿’作用。”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縣區知識產權部門越來越認識到質押融資的發散效應,也更加理解、支持這項工作。這將有效助推我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邁向縱深,從而拓寬知識產權資本化、產業化渠道。
記者 李淑霞 本報通訊員 臧玉希 萬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