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18-12-13 10:25:12
“創新扶貧模式,提升脫貧質效”系列報道③
利用“大數據” 精準扶貧實現動態監測全覆蓋
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如何讓數據為我所用,盡可能發揮最大效益,是擺在各行各業面前的重大課題。
2016年,我市創新研發“大數據+扶貧”的精準扶貧綜合信息系統,創建了集信息匯集、數據分析、過程監控、供需對接、政策發布、監督問效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數據扶貧系統和全流程監管服務系統,全面直觀呈現出扶貧對象、項目信息、資金使用、幫扶措施、收益分配等各環節信息,同時打破了地域、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讓分散化、碎片化的信息“牽手”、聯網,實施數據對比分析與綜合評估。綜合信息系統已成為各級科學決策、服務全市脫貧攻堅的“總指揮臺”。
在全省率先研發精準扶貧綜合信息系統
為精準鎖定扶貧對象,確保扶貧工作“底數清、底數實”,全面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2016年初,我市開展“大調研、大走訪”貧困識別“回頭看”,精準鎖定了幫扶對象,解決了“幫扶誰”的問題。
扶貧對象找準了,還要準確掌握貧困對象的動態信息,更加科學地因戶因人精準施策,做到實時監控和指揮。按照市委、市政府“繪制一張扶貧地圖,動態掌握每一個貧困戶貧困人口”的要求,市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利用“大數據”定位技術,在全省率先探索了“大數據+扶貧”信息化工作模式,研發設計集信息匯集、數據分析、過程監控、供需對接、政策發布、監督問效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精準扶貧綜合信息系統。
借助系統描繪全市扶貧信息電子地圖,市縣鄉各級貧困狀況、貧困數量、貧困程度,幫扶措施、幫扶動態、幫扶成效等都可以清晰直觀地在電子信息系統上展現出來。安裝濱州扶貧APP手機應用軟件,可以用手機隨時精準掌握情況,打開屏幕就是一張地圖,一目了然獲取貧困戶生活現狀、房屋狀況、政策落實、收益分配等信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全面技術支撐。
“大數據+扶貧”實現多重功效
“大數據+扶貧”信息化模式依托精準扶貧綜合信息系統,設置九大模塊,涵蓋扶貧對象、扶貧項目、扶貧主體、社會扶貧、光伏地圖、扶貧檔案、扶貧協作等各項扶貧工作,實現了對扶貧領域工作過程的全流程監管和扶貧成果的多角度展示。
市扶貧辦對2015年以來所有項目實施方案全部錄入系統,完善項目投資使用、建設方式、工程進度、項目效益、分配協議、貧困戶受益等動態變化相關資料,設立時間軸,適時調度監控每一個項目的資金撥付使用、建設進度、項目效益等情況,實行建前、建中、建后全過程監管。
在扶貧資金管理上,對每個村級項目對應的資金撥付使用情況進行全程監管,所有票據逐一審核掃描錄入系統,動態調審每一項目票據支出。在貧困戶增收信息上,實行“一卡通”信息化管理,對貧困戶惠農政策性補貼及各類收入數據隨發生、隨提報、隨導入信息系統,實時監測,實現了貧困戶所有收入“一屏清”。
為預防金融扶貧風險,市扶貧辦研發了“光伏貸管理系統”,動態監管每一個“光伏貸”項目的運行、收益、銀行還款等情況,匯總、分析、研判“光伏貸”項目的發電量信息、電費結算信息、銀行還款信息、逾期信息等數據,實現對項目運行情況的動態監管和問題預警功能,保證每個項目長期健康平穩運行,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銀行貸款按時還本付息不出現逾期。
市扶貧辦建立行業扶貧監管系統,對行業部門政策制定、扶貧工作、實施幫扶的動態情況實時監督和展示。及時發布“第一書記”、企業扶貧行動、社會組織幫扶和愛心幫扶成效。幫扶責任人可通過個人賬號登陸手機APP,每月按時發布幫扶日志,上傳走訪圖片,真實記錄貧困戶生活狀況和幫扶情況,形成幫扶“時間軸”,精準掌控動態變化,構建人人參與的新扶貧格局。
試點“監測發現與農戶申請雙向并行”的貧困納入機制
解決因病因災和支出性貧困問題,將是扶貧工作面臨的新課題。為更準更快發現、識別這類群體,通過大數據助力實現“識真貧”,市扶貧辦在博興縣進行試點,力圖實現監測發現與農戶申請雙向并行的貧困納入機制。
市扶貧辦通過調查摸底和部門信息共享,在博興縣建立了12萬戶居民的城鄉低收入群體動態監測數據庫。目前,已連接檔外的大病、低保、五保、孤兒、孤老、重度殘疾人六類困難人群的數據信息。平臺根據人員類別自動標注星級,星越多,表明疑似貧困程度越高,在平臺顯示的優先級越高。
以大病人員為例,平臺通過與人社部門數據連接,將大病報銷后個人自負部分累計超過2萬元的人員信息標注星級,平臺根據星級預警,將人員自動反饋給相關鎮辦,鎮辦未核實情況的,系統自動標注為紅燈;正在核實中的,標注為黃燈;已核實完成的,標注為綠燈。
預警提示方式有三種,一是通過鎮級賬號登錄時,若疑似貧困人員信息未核實完成,系統將自動出現彈窗提示;二是通過平臺自動以電話形式推送人員預警信息給鎮辦扶貧辦工作人員;三是平臺通過短信形式推送預警信息給鎮辦扶貧辦工作人員。三種提示將定時重復出現,直至核實完成。
如經核實,檔外人員符合納入貧困人口標準,通過規范的納入程序,人員信息即從動態監測數據庫進入精準管理數據庫享受各項扶貧政策,整個識別過程為一個線形流程。如不符合納入標準,人員信息將退回到動態監測數據庫繼續保持監測,呈現環形流程。當有大病報銷等新的預警產生后,再通過平臺反饋、鎮辦核實的程序看是否應納入貧困人口幫扶,實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
平臺設置了財產信息數據庫,通過與房產、交通、農機、財政等行業部門的信息共享,對精準管理數據庫中的檔內貧困人口財產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對發現的檔內人員房產、車輛等財產信息自動產生預警并推送給相關鎮辦核實,確保檔內人員信息精準。
截至目前,博興縣通過平臺監測發現疑似符合貧困標準410人,經進一步核實依照程序納入市定貧困人口幫扶66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