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10-11 11:30:10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現場關節機器人、桁架機器人在程序指令控制下,自感知、自執行,精準的將活塞從一個工位轉移至另一個工位,每30秒就有一只高性能國六排放標準的活塞下線......這是濱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長期探索建設的數字化智能裝備在生產現場的生動表現。近年來,渤海活塞先后投入關節機器人、桁架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等數字化裝備200多臺,建設IOT數采平臺,與產線數字化裝備協同閉環,40多條生產線實現了以智能機器人驅動的數字化生產線,形成產、銷業務新形態。
數字化轉型賦能企業提質增效,這樣的場景在濱州已成常態。近年來,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入學習貫徹制造強國、數字中國重大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制造強省、數字強省重要安排,堅持“工業立市、實業強市”不動搖,創新打造“2234”模式:堅持制造經濟和數字經濟“兩翼帶動”,持續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能源電子聚能”兩大提升工程,大力實施“軟件培優、工賦濱州、信號升格”三項提質行動,統籌做好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產業園區數字化改造、產業集群數字化生態構建四個系統集成。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實融合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1-8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連續6個月列全省第1位;實現利潤221.4億元,增長81.6%,連續3個月列全省第1位。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占比提高1.3個百分點,列全省第1位。
創新梯次培育體系,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
全力培育數字化轉型項目。建立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培育庫,從政策保障、申報輔導、技術支持等方面全力打造數字化轉型標桿案例。目前,全市累計培育省級數字經濟重點項目21個;省級“工賦百景”數字化轉型試點項目8個,列全省第2位;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10家、數字化轉型試點產業集群1個(全省共6個)。打造了“華紡全流程印染過程數字化控制系統平臺”“開泰拋噴丸成套智能裝備運維服務平臺”“渤海活塞綠色智能發動機運動組件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等一批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其中,渤海活塞數字化轉型項目,促進公司銷售收入增長20%,產品利潤率提升10%,產品不良率下降5%,能耗降低10%,推動企業卓越發展,打造行業標桿。
加快打造智能制造標桿。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制定實施《濱州市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認定管理辦法》和《濱州市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認定辦法(試行)》,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開展多場景、全鏈條、多層次應用示范,不斷優化智能制造創新、供給、應用和支撐體系。目前,全市累計培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3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1個,數量居全省第1位;培育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42家,認定市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05個;培育省級“晨星工廠”178家。魏橋創業集團綠色智能紡紗工廠,將體制冗余減少50%,用工降至10人/萬錠,還實現了節能減排,同比照明節能超50%,智能空調節能15%,人效和碳排方面均居行業最優水平,目前正積極申報國家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
全力建設數字經濟園區和產業大腦。面向優勢產業集群,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足等突出問題,遴選一批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突出、數據資源融合匯聚全面、數據價值釋放程度高的特定行業“產業大腦”,支撐產業鏈群數字化轉型。目前,全市累計培育省級“產業大腦”7家,列全省第1位;培育全國數實融合百強企業2家、省級數字經濟創新平臺7家、省級數字經濟園區10家;山東黃河謠數字醫療產業園作為全國唯一入選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園區。
加快平臺載體建設,強化數字化轉型保障
全力打造工業互聯網體系。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中的集成創新作用,推動成立濱州市工業互聯網協會,匯聚全市工業互聯網領域專家,集聚資源合力,分級分類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全市累計培育省、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65家,省、市級工業互聯網園區6家。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平臺入選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名單。
持續加快數字基礎網絡建設。深化市政府與各通信運營商的合作,先后與省電信、移動、聯通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持續加快全市數字基礎網絡建設。深入開展“網絡升格”專項行動,圍繞“九大領域”和“三大方向”全力提升移動網絡供給能力,在重點場景開展過覆蓋、弱覆蓋信號補盲工作。目前,全市累計開通5G基站11746個,實現了市縣主城區、工業園區、重點場景應用區、鄉鎮駐地等連續覆蓋。全市寬帶用戶下載平均速率在省對市考核中連續兩年居全省第1位。濱州移動成功入選全國5G-A通感一體首批示范建設市(山東共有3個市,分別為青島、泰安、濱州),先行投資1100萬元,建設18個通感基站(全省共38個),促進我市低空經濟產業快速發展。
積極擴展行業深度應用。加快“5G+工業互聯網”向工業生產各領域、各環節深度拓展,推動5G應用賦能千行百業。累計培育數據建模、數字孿生、工業元宇宙等創新應用案例10個,數字技術對“十強產業”賦能增效的產業應用場景37個、示范項目推廣25個,制造業數字化應用場景需求和優秀產品、服務方案60個。累計培育省級DCMM貫標試點企業21家、省總數據師制度試點企業8家、省級“數據賦能”優秀產品4家、首版次軟件企業4家。濱州職業學院的虛擬現實公共應用體驗項目及專業仿真實訓中心、國科制造(濱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鋁行業智慧工廠虛擬現實體驗中心成功獲評山東省虛擬現實公共應用體驗中心。鄒平永和新型建材建成行業內第一個數字孿生智能工廠,降低人為操作量80%,綜合節能降耗18%,設備故障率下降20%,生產效率提高10%,產品合格率提高至99.5%。
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優化數字化轉型環境
強化數字化轉型政策供給力度。印發實施《濱州市工業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濱州市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設立500萬元智改數轉專項資金,搭建“濱州工信助企調研平臺”,面向全市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調研,形成全市1475家企業數字化轉型調研報告,連續兩年推動650多家企業“智改數轉”。
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培訓。印發實施《濱州市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訓工作方案》,對全市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培訓,舉辦“數實融合全國行”系列活動10場,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系列培訓15場,組織企業參加省數字專員培訓19場。累計培訓規上工業企業1310家、規下工業企業普及培訓5500余家。
做大做強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創新構建數字化轉型和評估診斷服務體系,建立全市588名數字化轉型助企專員和109家助企服務商隊伍,深入開展數字化轉型助企行動,面向全市重點產業優選50家企業,聘請第三方機構開展數字化轉型診斷評估,一對一“把脈問診”,持續提高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認知水平和應用實踐能力,全力營造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良好生態。比如,山東和美通過專家一對一把脈問診,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生產效率提高8%,帶動飼料生產行業加快轉型升級。中裕食品智能花色掛面生產線,全國首創把原料自動供給、產品自動包裝技術引入到掛面生產領域,產能提高了10倍,用工人數是原來的1/10,成功打造成為食品加工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桿。
下一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按照全市“1+1188”發展格局,錨定打贏打好工業經濟攻堅戰,堅持“工業立市、實業強市”不動搖,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為主線,以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為著力點,持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聚力數字孿生、智改數轉等數字經濟生態體系建設,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賦能、智能化改造、綠色化發展,加速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品質濱州建設貢獻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