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5-01-06 09:21:01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發展的落腳點是民生?;赝^去一年時光,濱州在民生事業上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著城市的溫情與力量——這一年,濱州市委、市政府以人民至上、民生為本的情懷,以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態度,一以貫之抓高質感民生,以改革促“民生品質更實”,交出了一份溫度與厚度兼具的民生答卷。
從城市設施的更新完善,到道路交通的四通八達;從住房條件的持續改善,到就業保障的堅實有力;從養老設施的優化升級,到托育服務的貼心入微;從醫療服務的提質增效,到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從文化事業的百花齊放,到“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便捷溫馨……每一處細微的變化,都承載著這座城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這一年,濱州究竟有多“卷”?算起來,共完成了12類民生事業的161個“小目標”。每一個目標的指向,都是滿足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的樸素愿望,都在為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不啻微芒,造炬成陽。濱州的民生事業如一幅緩緩鋪展的幸福畫卷,記錄著這座城市對人民生活的深切關懷,回應著讓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的厚重承諾。
中海一角
“12161”民生實事全面完成,高品質民生不斷增添“幸福注解”
2024年12月29日,隨著濱州黃河大橋南延工程的順利貫通,濱州市民經由黃河大橋可直接駛入高速,直達淄博北站時間可縮短20分鐘,出行便捷度顯著提升。在2024年的末尾,濱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又增添了一筆注解。
交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不僅關乎城市形象,更是市民安全出行的有力保障。過去一年來,濱州聚焦城市發展所需和群眾生活所盼,不斷優化市民出行環境。隨著交通網絡的拓展、延伸,市民的生活圈也在悄然擴大、豐富,市民群眾能夠更便捷地奔赴“詩和遠方”。
高品質生活是人民群眾的向往。一年來,濱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坐到群眾炕頭、想到群眾心頭、干到群眾點頭。發展和改善民生,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據統計,2024年1-11月份,全市民生支出達381.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同比增長10.7%,助力全市“12161”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醫療服務的提升,是濱州民生事業中的又一亮點。在全國433個城市中,濱州醫改工作指標運行排名第31位,群眾就醫負擔明顯降低,門診次均費用同比降低4.2%,出院患者平均醫藥費同比降低8.9%。每萬人擁有合格全科醫生數量、基層診療量占比均居全省第2位。與此同時,濱州也在持續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優化醫療資源布局,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全市46家基層醫療機構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4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CT等重點設備;“名醫基層工作室”實現90家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濱州市新一輪“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啟動一年以來,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成績單?!艾F在來村衛生室看病,不僅環境敞亮,服務也體貼,還能提供上門服務,鄉親們都感覺心里很踏實!”里則街道莊科李村村民馬吉清由衷感嘆。
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更是全市民生事業的重中之重。從優化學校布局,到提升教育質量,濱州致力于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均衡的教育資源。2024年,濱州“強校擴優”行動覆蓋率列全省第一,新創建10所“省級鄉村溫馨校園”,總數超40所,有力促進了鄉村學校內涵發展。濱州成功獲批山東省“義務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區”,為全省唯一入選的地級市,打造了省級教學改革的“濱州樣板”。
讓家長倍感貼心的,是濱州在全省率先推出“寶寶巴士”“動態巴士”,解決了部分家長接送孩子的大難題。在服務助學上,采取“一校一策”“一線一群”等方式,打造“出門即上車、下車進校園”的家校閉環運輸服務模式,目前已投入27部車,為13所學校開通“寶寶巴士”線路37條,日均服務學生240余人次,全程為孩子們保駕護航。在動態出行上,為群眾出行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通過劃定運行區域,增設公交虛擬站點,實現“預約出行+隨需而至”“一站直達+集約出行”,不僅解決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也滿足了新形勢下市民公交出行需求。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打造兜底線、惠民生、暖民心的“濱州樣板”
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業是民生之本。這一年,濱州不斷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積極構建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平臺?!扒笕f崗·就在濱州”“四季予你·就在濱州”等就業服務活動的舉行,滿足了更多人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2024年1-11月,城鎮新增就業4.11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0.35%,完成情況連續5年位居全省首位。
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能力,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深化“物質+服務”多維救助,做好全市近10萬名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幫扶,連續5年提高9類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受益人群達17.7萬,全額資助7.4萬余名低保、孤困兒童參加“醫惠保”;為4700余名特困、低保失能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為1.2萬名分散特困人員提供第三方照護服務。累計建成各類養老設施1568處、家庭養老床位14933張、護理型床位達1.6萬張。與此同時,創新完善政府救助和慈善幫扶有效銜接機制,開展“一米陽光”民生定向捐助,3年累計募捐超億元,實施助殘、助老、助學、助困四大類13個民生項目,惠及困難群眾30余萬人次。
“之前老人上下樓都得家人背著,今年能租用到爬樓機,給我們家帶來了太大的便利,現在老人方便,家屬也省力,太感謝政府的好政策了?!被菝窨h失能老人毛大爺的家屬由衷地說。2024年8月,濱州在全省率先開展居民長護險康復輔助器具租賃試點工作,將三大類55種群眾需求較大的輔具納入長護險保障范圍,為群眾節省購買資金580萬元,實現了失能人員輔助器具“用得起”。這是濱州繼2022年在全省率先開展職工長護險康復輔助器具租賃工作之后,又一項工作全省領先。
如今,濱州長護險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長護險在全市共覆蓋169萬人,其中職工80萬人全覆蓋,居民89萬人參保。全市累計9020人享受待遇,減輕群眾經濟負擔2.01億元。隨著濱州長護險政策不斷優化、門檻逐步放寬,更多失能人員得到更大的實惠,切實減輕了參?;颊呒彝サ慕洕摀嵘巳嗣袢罕姷墨@得感。2024年9月,全國高質量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培訓班在濱州舉辦,長護險“濱州模式”為全國相關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顏值、涵養城市底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過去一年來,濱州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城市發展新升級,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城市的功能不斷完善——科創、南部、老城、康養、高鐵五大功能片區加快建設,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山河海樂居品質城市。高質量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完成城市基礎設施項目126個。過去的一年,濱州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按下了加速鍵,讓城市環境更“適小”——完成了32處兒童友好公園評選,為兒童打造舒適、安全的游玩環境;建成了92處“向日葵親子小屋”,開展公益性親子活動和兒童早教服務;第七屆家長大會在濱州圓滿落幕,探討如何讓每一個孩子人生出彩;把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打造成孩子的校外課堂,讓兒童擁有更多收獲快樂和知識的空間和舞臺。2024年“六一”建成開園的黃河植物園兒童樂園,是這座城市獻給孩子們的節日禮物。建設兒童友好城市,不僅彰顯了現代城市文明理念,更是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的一道民生必答題。
城市的顏值更加靚麗——這一年,濱州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工程,更多市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越來越多,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成為市民安居樂業的新家園?!熬G滿城市·花漾濱州”建設更是讓城市春色滿園,新建口袋公園24處,市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4平方米,位列全省第三,城市面貌換新顏。
城市的底蘊不斷豐厚——文化是助推城市發展的亮麗名片和持久推動力。京劇《孫武》、漁鼓戲《煮?!返纫慌乃嚲方舆B上演,創造歷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濱州最好成績,全國美麗鄉村優秀曲藝節目展演、中國戲曲稀有劇種優秀劇目展演兩個國家級活動長期落戶濱州,是濱州堅定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書香濱州”建設三年行動在2024年圓滿收官,新建城市書房、鄉村書房、智能書柜63處,累計建設新型公共閱讀空間145處,“15分鐘閱讀服務圈”持續擴大;全市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千余場,接待讀者超200萬人次,讀書看報逐步成為全民習慣,“書香氣”已經成為城市文明的“底氣”,真正讓城市成為記得住歷史、留得住鄉愁的美好家園。
回望過去一年,濱州在民生事業上的每一步前行,都凝聚著這座城市的智慧與力量。那些細處落筆、精雕細琢的“小事”,匯聚成了關乎民眾福祉與社會發展的“大篇章”,成為衡量城市文明進程和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標尺。
這座城市有“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的招牌,連續5年平安建設考核列全省第一檔,是市民最可信賴的“保護傘”;
這里有“濱周到”營商服務品牌,連續4年入圍“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讓企業家和老百姓可以舒舒服服地投資興業、干事創業;
這里有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的城市環境,津濰高鐵、濟濱高鐵、德大鐵路匯聚濱州站,四海通達指日可待;
山東航空學院在校人數超2萬,創歷史新高;濱州醫學院更名山東醫藥大學,濱州職業學院升格濱州職業技術大學,已經省教育廳公示,濱州邁入高等教育發展“快車道”;
這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省級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區域中心“三大中心”齊聚,2024全國康養城市百強榜位列第29,看病就醫放心踏實。
如此多的“名片”和“招牌”,足可見這座城市大有可為、未來可期。濱州將堅定讓人民群眾過上高品質生活的奮斗目標,兜住民生底線、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奮進,讓廣大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讓歡聲笑語成為城市的“最美風景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