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 11月10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身邊的變化——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提升”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醫保局專場。邀請濱州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孫兆泉,濱州市醫療保險事業中心主任孫東華,濱州市醫保局待遇保障組負責人、醫保中心副主任李元新,濱州市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科科長趙春暉,介紹濱州市醫保局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孫兆泉介紹,近年來,濱州市醫保局錨定“三一目標”“九個醫保”,有效地發揮了“民生安全網、發展助推器、穩定壓艙石”作用。特別是今年以來,濱州市醫保局強化重點任務全流程過程管控,堅持“四好工作法”標準,著力健全醫保治理體系,提升醫保治理能力,推動“六大轉變”。在全國首創“醫保+醫療+醫藥+商保”的濱州醫保黨建聯盟,相關工作8次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簽批肯定,12次在省以上會議做典型發言,國家醫保局專程來濱州市調研“醫保干部政治能力建設”,代表全省舉行全國異地就醫政策集中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省醫保局給濱州市政府發來感謝信,被評為“全省推進醫保管理服務工作成效突出單位”、全省醫保行風評價“優秀”等次。在全省醫保重點工作三季度評價中列第3位,初步實現了在全省由“并跑”邁向“領跑”的跨越。
作為最重要的民生部門之一,醫保局今年承擔了9項“12158”民生實事,這9項全部高質量提前完成
完成種植牙集采降價。目前濱州市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口腔種植體集采結果在濱州市64家醫療機構落地實施,單顆種植牙費用最高降幅達55%,市公立醫療機構單顆常規種植牙全流程降至5000元左右。
完成職工醫保門診待遇提升。目前職工門診統籌改革順利,濱州市門診待遇水平持續走在全省前列,群眾門診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經過政策調整后,目前執行職工門診統籌起付線400元,醫藥費年度限額3000元,一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由65%提至75%,二三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保持65%,退休人員門診待遇傾斜,各級醫療機構門診報銷比例分別提高5%。截至10月底,一級醫療機構就診1050850人次,報銷金額5162萬元;二、三級醫療機構就診934403人次,報銷金額6992萬元。
開展醫保電子處方試點。完成信息系統環境搭建,完成濱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濱州市中心醫院、沾化區中醫院、鄒平市人民醫院HIS接口對接工作,完成17家“雙通道”藥店聯調測試。
推進醫保藥價“掌上查”。覆蓋全市1600余家醫藥機構,可查詢藥價4萬余種,耗材1.6萬種,醫療服務項目5000余項。醫療和醫保數據實現一表比對、一圖分析,足不出戶就能輕松查看定點醫藥機構以及藥品、醫用耗材等信息。
增加職工門診統籌服務網點。將46家定點民營醫療機構納入職工門診統籌醫保服務范圍,已結算14182人次,醫保支付89.86萬元,增加了參保職工購藥報銷渠道,減輕參保群眾就醫負擔效果明顯。
提升醫保便民服務水平。完成短信平臺與信息系統對接,實現參保繳費、異地就醫、醫保關系轉移、門診慢病待遇、醫保費手工報銷、生育待遇報銷6個業務場景短信推送服務。6家二級以上醫院實現移動支付業務功能。累計發送短信30余萬條,參保人可以通過手機端隨時隨地完成門診醫保結算,極大方便了參保群眾。
推動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積極向省局爭取同意后,印發《濱州市開展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方案》,在惠民縣、陽信縣先行實施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為居民失能人員提供相應保障。兩縣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工作已常態化運行,第一批已經有1854名失能人員享受到相應待遇。
擴展基層醫保便民服務站點。在濱州學院建成濱州市首個高校醫保服務站。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行風建設的通知》《關于推進醫保經辦大廳和基層工作站點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的通知》,開展醫保工作站點標準提升行動。結合“三個100”工程,在高校、企業、商保機構建立醫保工作站點,將高配服務事項下沉基層辦理,已建立濱州學院、京博集團、無棣鑫岳集團、人保財險等企業醫保工作站。截至目前,1000家醫保服務站點標識標牌達到省局標準,完成醫保服務站點延伸任務。
完成“辦好企業職工退休一件事”(配合)。市醫保局、市人社局、市公積金中心三方配合,優化“退休一件事”網辦流程,全市企業職工退休業務辦理順暢。今年以來,全市共完成企業“退休一件事”辦理9236件,廣受企業單位和辦事群眾好評。
醫保局在承擔“12158”民生實事以外,還承擔了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基本醫療指標的任務。結合市最新的“基本公共服務品質提升”實施效果評估以及12345政務服務熱線情況,醫保局繼續推進“醫保干部進基層”,制定了7項攻堅措施、6項看病就醫不夠便利問題專項整治措施,全力提升群眾的滿意度。
醫保局承擔醫療保障服務的職能,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12158”民生實事、群眾滿意度提升、12345政務服務熱線辦事提效等方面的努力,讓群眾感受到“身邊的變化”。
待遇水平從“重政策”向“重落實”轉變,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從職工醫保來看,濱州市落實職工門診統籌,各項待遇指標在全省排名都比較靠前。從居民醫保來看,目前享受普通門診報銷、“兩病”門診報銷、慢特病門診報銷、住院報銷、大病保險補償等政策,提前實現“十四五”標準。
體制創新從“爭試點”向“結碩果”轉變,改革成效進一步顯現。DIP支付方式改革穩步推進,實現174家定點醫療機構全覆蓋;主動推動異地就醫服務,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率達到95.16%;推動職工長護險和器具租賃“雙試點”融合,全省率先啟動職工長護險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月最高支付限額600元,目前已有626名居家護理人員享受待遇。
經辦業務從“抓監督”向“強基層”轉變,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持續推進醫保經辦服務延伸下沉,形成“一體兩翼、四級建站”的服務格局,在11月1日得到省里批準,成為全省基層醫保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另外,還在各縣市區安裝了24小時智慧醫保云藥柜,大大方便群眾,這項做法被人民日報推介。
基金監管從“保底線”向“永平安”轉變,安全指數進一步強化。我們一直高度重視醫保基金監管工作,把醫保基金的安全可持續運行作為一項底線來抓。探索形成了基金監管“九步工作法”,有效防范和查處欺詐騙保等違紀違法行為,先后被省局、國家局推廣。另外,正在探索定點醫藥機構醫保信用評價管理制度,努力形成長效機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基金。
職能作用從“小切口”向“大服務”轉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杠桿效應進一步發揮。濱州市醫保局立足職能,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探索了集采“兩降一獎”做法,推動醫保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1.8億元,有效縮短企業資金周期,按政策從集采結余金中拿出4969萬元獎勵醫療機構,大大提升醫療機構使用集采藥品耗材的主動性。目前,濱州市有479種藥品和23類高值耗材集采落地,累計減輕群眾負擔近20億元,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多次報道我們的做法。
隊伍建設從“創品牌”向“聚合力”轉變,戰斗力進一步提高。創新探索了“四好工作法”,從干好、講好、報好、推好4個層次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爭先創優,做法被市委主要領導和省醫保局主要領導簽批肯定,在全省系統內推廣。率先探索“醫保+醫療+醫藥+商保”濱州醫保黨建聯盟模式,多次組織開展活動,有效調動各個領域的主動性,形成了全國首創的“濱州模板”。主動推動“過程管控”,將整體工作細化成37項省重點任務、74項市重點任務、189項市級考核指標,形成“逆向、倒推、正干”的濃厚氛圍,有效推動醫保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