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8日訊 濱州地處黃河下游,灌溉難題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一大挑戰。面對水資源緊張和傳統灌溉方式效率低下的問題。惠民縣通過技術創新與管理優化,實施了精準計量和智能控制的灌溉系統,不僅提升了灌溉效率,還實現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庵里吳村位于黃河下游簸箕李灌區的末端,以往春季常因水源不足而面臨斷水問題,影響當地農業發展。為解決這一難題,當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發揮“以河代庫”蓄水作用的同時,對主干溝渠進行了清淤疏浚、加深拓寬,進一步提高蓄水能力。
濱州市惠民縣石廟鎮水利站長曾憲澤說:“去年冬天在多方的努力下,我們注重冬季蓄水,蓄水量達到350萬立方,注重清淤治理淤積比較嚴重的溝渠,長度達37.6公里,土方達到13.5萬方”。
不僅如此,灌溉模式也得到了優化,從傳統的粗放式轉變為智能控制、精準計量的科學管理模式。惠民縣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李國偉說:“我們多次探索、考察,采用了‘鋁合金測控一體化閘門’,利用這個閘門放水可以精準到每片農田,哪個農田用多少水,就定量多少水,并且還設置了從下游到上游,循序漸進錯峰開閘放水的模式,閘門通過‘時間控制 到時間就停閘’;通過‘流量控制 到量即停’。同時閘門還具備太陽能供電系統和遠程操控功能,既節省了人力物力,又能實現水量的精準控制和調配。在本次工程中我們一共安裝了19套測控一體化閘門,控制面積10萬畝,年可節約水量300萬立方米,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